抢注商标、域名曾经流行一时,随着微博的流行,抢注微博用户名的行为也屡见不鲜,商家、名人甚至行政事业单位都在被抢注的范围内。这些遭抢注的微博大多是只注册不发文的“休眠用户”,抢注者甚至待价而沽,意图出售这些微博用户名。记者了解到,与抢注商标不同,目前还没有法律规范抢注微博用户名行为,向抢注者追究法律责任有点难。
微博刮起“抢注风”
22日,记者在新浪微博网站的注册界面上输入“福州晚报”与“福州晚报官方微博”,系统均提示已经有人抢注,而本报目前使用的已经被新浪认证的官方微博用户名是“福州晚报微博”。
这两个“李鬼”从何而来?记者登录“福州晚报”与“福州晚报官方微博”,发现里面空无一文,均只有两名“粉丝”。其中“福州晚报”未上传头像,“福州晚报官方微博”居然使用福州晚报的LOGO作为头像,有很大的欺骗性。记者试图通过私信与这两个微博用户取得联系,均没有得到回应。
一家知名微博网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微博,抢注微博用户名的行为已经开始流行,著名景点、商家、个人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微博用户名都在被抢注的范围内,让很多名人、商家与单位被迫另选名字登记微博用户名。
新浪福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微博网站提供的是一个平台,现在抢注知名人士与单位微博用户名的行为比较多,但是申请者如果没有在微博中发文侵犯他人的权益,网站一般不会主动干涉,比如一些名人与单位被抢注的微博里没有发布任何信息,是“休眠用户”。
孰真孰假看认证
面对如此多的微博“李鬼”,网民得睁大眼睛辨别。在福州一家媒体上班的吴女士每天都会上微博,她说现在名称类似的微博用户很多,从字眼上看区别不大,有时候看了微博上的一些评论,才知道是“李鬼”。
值得警惕的是,目前已经出现了抢注微博行骗的行为。有报道称,今年1月,海南省三亚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发现有人抢注“龙视三亚第一民生”的微博,还以该栏目负责人的身份套取相关主持人的家庭住址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。
如何辨别“李逵”与“李鬼”呢?现在微博网站大都推出认证服务,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让“李鬼”现形。
新浪福建的工作人员介绍,新浪网推出个人与机构微博认证(加“V”),个人认证后在用户名旁加一个黄色的“V”,机构认证则是蓝色的“V”,并在网页上显示“新浪认证”。
腾讯微博也有这样的认证服务,用户名旁显示的是“腾讯认证”,并注明是某单位或者某个人的微博。
微博网站对于认证申请都有严格的程序,申请者要提供详细的材料与证明,作为认证的重要依据。
网民辨别真假微博,只要看有无认证即可。
业内人士提醒,个人和机构要有“打假”意识,在注册微博的同时,申请认证,体现权威性。
追究法律责任不易
为什么要抢注微博用户名呢?记者调查发现,有些抢注者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,想让正式机构与名人、商家支付费用要回用户名。
在淘宝网,记者输入“微博账户”,就跳出售卖微博账户的商家索引,其中包括抢注微博用户名用于销售的商家。
在一家网店中,一个名为“格兰仕空调”的微博用户名售价为2000元,卖家承认抢注该微博,并称在微博用户名市场中,普通用户名多以几分钱的低价出售,特殊用户名才单独拿出来高价叫卖。
福建合伦律师事务所的陈代隆律师告诉记者,有别于抢注商标,抢注微博用户名行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。虽然抢注微博用户名有可能涉嫌侵犯冠名权,也有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,但是如果不涉及侵权、诈骗等问题,在微博这个完全免费的“开放社区”里,微博管理方一般不会采取强制手段。
“简单地说,如果抢注者没有利用抢注来的微博发布误导公众的信息,甚至从未发布信息,那么就难以追究这些人的法律责任。”陈律师说。